王大珩,
光學專家。我國光學界公認的
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多年來為開拓我國光學研究及
光學儀器制造作出了突出貢獻。
Hquc
o K &N 特別是為我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此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
激光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863”高技術計劃的主要倡導者,為國家科技決策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和影響,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光學科技骨干。曾榮獲何梁何利首屆大獎。
e w$B)W uxr #QA 王大珩祖藉江蘇吳縣,生于1915年2月。父親王應偉是一位氣象天文學家,早年留學日本,辛亥革命后回國,先后在北京觀象臺和青島觀象臺工作,1964年去世。王大珩在北京和青島讀中學時,常去觀象臺跟隨其父觀測氣象和天文,對使用科學儀器產(chǎn)生很大興趣。他父親感嘆當時國內(nèi)尚不能制造精密儀器,曾研制風力計成功。少年時代,這些科學的熏陶,對王大珩后來去國外研究
應用光學與光學玻璃,回國后致力于中國的光學事業(yè)與儀器制造事業(yè)不無影響。
sYI-5D] 0Qf,@^zL* 王大珩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費生,赴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攻讀應用光學,1941年轉入雪菲爾大學,在世界著名玻璃學家W.E.S.特納(Turner)教授指導下進行有關光學玻璃的研究。1942年受聘于伯明翰昌司(Chance)玻璃公司,專攻光學玻璃研究,直至1948年回國。
3[Qxd{8r zBzZxK>$ 王大珩在英國學習期間,最早發(fā)表的一篇關于
光學設計的論文,論述了
光學系統(tǒng)中各級球像差對最佳像點位置和質(zhì)量的影響,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用優(yōu)化理論導致以低級球差平衡殘余高級球差并適當離焦的論點。該文所闡述的一些思想,至今仍是大孔徑小像差光學系統(tǒng)(如
顯微鏡物鏡)設計中像差校正和質(zhì)量評價的重要依據(jù),多次被國內(nèi)外有關著作引用。日本學者對王大珩青年時代的這篇論文給予高度評價,并在某一專著中全文摘錄。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