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q@H 特邀專家(排名不分先后):
HSk}09GV Frank Wyrowski 教授
_]=, U.a=/ yAVt[+0
• 耶拿大學 o/\z4Ri)$ • LightTrans GmbH ~bJ*LM?wOP • Wyrowski Photonics GmbH YA^g[, • 北京羅迅科技有限公司 ,1e@Y~eZ 22m'+3I~Y Frank Wyrowski教授是現(xiàn)代
光學系統(tǒng)建模和應用開發(fā)的先驅。基于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仿真方法的組合建模技術是現(xiàn)代光學建模必然趨勢。Frank Wyrowski教授在光學建模和設計上開創(chuàng)性地引入了場追跡概念,并與他在耶拿大學、LightTrans公司、以及北京羅迅科技有限公司團隊一起始終致力于場追跡平臺的研發(fā), 立志使其成為準確、高效的新一代光學建模與設計工具。LightTrans公司出品的 VirtualLab Fusion軟件就是一款基于先進創(chuàng)新的場追跡技術光學建模和設計軟件。
ia/_61% Frank Wyrowski教授于1988 年獲得德國埃森大學應用物理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Digital Signal Encoding in Opt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2 年,獲得埃森大學Dr. habil,發(fā)表論文Diffractive Optics on the Base of Scalar Diffraction Theory。后就職于荷蘭埃因霍溫飛利浦公司,從事
激光材料加工,側重于衍射光學的應用。1994 年,擔任柏林光學研究所全息及衍射光學主任。1996 年,任命為德國耶拿大學(Jena)技術物理教授。1999 年創(chuàng)辦LightTrans 公司,2014年創(chuàng)辦Wyrowski Photonics公司,2022年創(chuàng)辦北京羅迅科技有限公司。Frank Wyrowski教授發(fā)表論文100 余篇,涉及衍射光學、全息學、信息處理、半色調以及光學建模與設計。任Diffractive Optics for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一書主編 (與 J. Turunen合作)。2004年,被吸納為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員,2003-2005 期間擔任該學會理事會理事,時任《Journal of Modern Optics》主編。2013年受邀成為中科院訪問學者,同時受聘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客座教授。
y|Zj
M 姚多舜研究員
:~9F/Jx
'+C%]p 1962年畢業(yè)于北京理工大學,同年分配入伍到當時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第五研究所工作,1965年集體轉業(yè)到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第二零五研究所。擔任過科研開發(fā)處處長,現(xiàn)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研究生導師。1968年參加研制的某軍品指揮鏡項目及1970年任編輯組副組長兼(下冊)組長參加編制的《光學儀器設計手冊》,兩項目均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6年至2003年先后參加研制的多項軍品項目,任項目組長,主任設計師,多次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科技進步三等獎等不同獎項。1986年成功編制《雙優(yōu)選阻尼最小二乘法
光學設計軟件包》,1993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984年在〈光學學報〉上發(fā)表的《光學自動設計雙優(yōu)選阻尼最小二乘法》一文在國外引起一定反響,得到了著名英國帝國大學認可,該校用此優(yōu)化方法編寫的光學設計程序,收入到英國帝國大學程序庫(Imperial College Version 15 lens design program)。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編寫并不斷完善了OCAD光學設計程序。該程序可適應我國光學行業(yè)各項相關技術標準,包含一些典型
光學系統(tǒng)特別是各類變焦光學系統(tǒng)的初始結構自動設計,還可自動繪制光學系統(tǒng)圖、棱鏡圖以及各類光學零件圖紙,具有較強的自動繪圖功能。擔任項目組長及主任設計師參加研制的兩個項目分別參加了國慶50周年和60周年首都閱兵。1999年被陜西省政府授予建國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裝備工作先進個人。
Z7R+'OC 譚峭峰博士
Aaix?
|XN
tA{<)T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昌航空大學無損檢測與光電傳感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編委,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主要從事二元光學/衍射光學、微納光學、光學測量等研究工作。在二元光學/衍射光學器件的理論分析、優(yōu)化設計與性能評價、以及光束整形、點陣產(chǎn)生、復雜波前恢復、面形檢測、超分辨成像等系統(tǒng)應用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發(fā)表SCI收錄論文90余篇,授權10余項中國發(fā)明專利,出版專著1本:《激光束二元光學變換及其應用》(譚峭峰、虞鋼、李少霞著,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6年)和譯著1本:《衍射光學元件的計算機設計方法》([俄]維克多索菲爾主編,金國藩、譚峭峰譯校,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T?FR@.
Rm }L*cP;m# ZpY"P6 趙復生博士
LIHf]+
r7p>`>_Q\ 北京羅迅科技有限公司CEO。
/=7[Q 2012年本科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2017年博士畢業(yè)于美國休斯頓大學,2018-2022年任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原國家某部委光電領域青年專家組成員。在中科院工作期間組建研究團隊開展光電集成系統(tǒng)與設計自動化平臺研發(fā)工作,帶領團隊完成了光子集成
芯片設計自動化軟件平臺的整體架構設計與核心算法攻關,于2020年12月發(fā)布我國首款鏈路級光子集成仿真設計平臺,打破國外壟斷。主持或參與過科技部重點項目、科技委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在ACS Nano,ACS Photonics,Nanoscale等知名學術期刊發(fā)表SCI論文20余篇,已申請/授權國內發(fā)明專利十余項。
5=Y\d,SS" 2022年與德國Frank Wyrowski教授等合作伙伴共同創(chuàng)建北京羅迅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CEO,公司于成立當年獲得華為哈勃天使輪投資。公司致力于為業(yè)界提供高效、完善、可靠的光學專業(yè)科研和制造工業(yè)軟件的全要素、一站式解決方案,推進行業(yè)基礎設施建設。
meV
RdQ 李欣耀研究員
aG\B?pn-
Z@`HFZJ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碩導。
qT L@N9 主要研究方向為光學系統(tǒng)雜散光抑制設計、分析與計算。主持與參與多個國家級項目:風云二號03批氣象衛(wèi)星掃描輻射計,風云四號雜散光點源透過率測試系統(tǒng),紅外載荷雜散光高精速算仿真研究。以第一/二作者身份,發(fā)表多篇雜散光相關論文與著作。獲得中國氣象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重大進展獎等獎項。
lL:J: l=JK+uZ KcjP39@I c8jq.y v Au/n|15->C 蘇榕博士
)Hy|K1
oMi"X"C:q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本科畢業(yè)于中山大學物理系,獲瑞典皇家理工大學光子學碩士和光學測量學博士學位,曾就職于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和英國諾丁漢大學。長期致力于超精密光學表面形貌測量儀器與技術研究,專注于光學干涉測量與成像的基礎理論、核心算法、校準技術、工業(yè)應用及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擁有十年歐洲科研項目研發(fā)和管理經(jīng)驗,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發(fā)表論文30余篇,書籍章節(jié)2章,開發(fā)精密測量相關軟件3套;部分關鍵技術被國際頂尖儀器制造商采用。擔任期刊《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和《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編委,SPIE-Photonics Europe、EOSAM和ASPE技術委員會委員,CIRP青年會員(2016-2019),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觀察員,中國計量測試學會計量儀器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ZK]C!8\2| 蔣尋涯教授
C zvi':
{GiR-q{t 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研究員,上海東峻公司董事長。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199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物理系,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Iowa State Univ.物理系博士。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在美國硅谷Dicon-Fiberoptics公司(美,硅谷)和
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光子學研究工作。2003年,開始以百人計劃“擇優(yōu)”和上海市杰出引進人才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光子晶體課題組組長。自2012年10月至今于復旦大學
光源與
照明工程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光子學的研究,與世界著名課題組有廣泛的聯(lián)系,在光子晶體、特異介質、無序激光、新非線性現(xiàn)象和Berry相位等方面做出多項有意義的工作。
Z5o6RTi `4 A%BKYB 陳明陽教授
`W8dayZt
[e'Ts#($A 江蘇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獲得者,江蘇省高!扒嗨{工程”培養(yǎng)對象。2014-2015年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訪問學者,F(xiàn)為IEEE會員,OSA(美國光學學會)會員,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擔任光電教指分委協(xié)作委員、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浙江、河北、江西等多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等職。主要從事
光纖技術及在傳感、通信、光纖激光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3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2和第4)。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等期刊發(fā)表SCI檢索論文70余篇,其中SCI一二區(qū)論文20余篇。論文總計被SCI引用700多次。獲授權發(fā)明專利40余件,專利獲轉讓8件,授權PCT美國發(fā)明專利9件。主編出版江蘇省重點教材一部,擔任本科生《光通信器件設計》等課程、研究生《光通信器件仿真與設計》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研究領域:特種光纖及器件設計、智能光纖傳感技術、光波導器件設計、太赫茲波導傳輸及功能器件、光學系統(tǒng)設計等。
#`4ma:Pj 韓旭博士
A3N<;OOk
qzqv-{.h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師,副研究員,碩導。
X^H)2G>e 主要研究方向為光機熱集成分析和智能CAE。從事光電儀器有限元分析和檢測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光機熱集成分析和熱光學試驗檢測等研究方面具有特色和優(yōu)勢。在教學方面:為碩士研究生主講《光機結構有限元》課程。主持與參與如XXX多軸一致性研究多個項目,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多篇光機熱集成分析和智能CAE相關論文與著作。
f+huhJS5e [?hc.COE u-7/4Y)c .r?-O{2t 史瑞博士
ZOG6
j>Htaa 廣納四維(廣東)光電有限公司CTO。
HLU'1As65 史瑞2009年于天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方向)取得工學學士學位后,即進入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yè) 繼續(xù)碩士階段的學習和研究,主要研究全息波導顯示。
在2012年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后,獲得國家公派留學獎學金,進入耶拿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 應用計算光學組 (Applied Computational Optics Group) 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基于場追跡 (Field Tracing) 的光學矢量模擬和設計。 負責的課題為基于場追跡理論,利用矢量物理光學快速模擬包含的微納結構的高分辨率顯微鏡系統(tǒng)。讀博期間同時工作于VirtualLab Fusion軟件的開發(fā)以及銷售公司LightTrans,任高級光學工程師,負責研發(fā)并集成相關算法到軟件中,并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 nV%1/e"5 吳新民博士
v}ZQC8wL
~8Z0{^ 深圳拜波赫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
D[)g-_3f6< 主要從事照明光學、成像光學系統(tǒng)的研發(fā)和產(chǎn)業(yè)化。
7PZ0 主要產(chǎn)品有DLP激光光學引擎、LCOS投影光學引擎、激光工程投影機
鏡頭、激光電視超短焦鏡頭、智能汽車大燈系統(tǒng)等。
/E@| ?j8F5(HF? gX34'<Z 居家奇博士
xS`>[8?3<T
:d-+Z%Y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理學院、副教授。
n||/3-HDj 2006年本科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光源與照明工程專業(yè)。2011年獲復旦大學物理電子學博士學位。2011 年,進入復旦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流動站工作,在國內外專業(yè)期刊雜志曾發(fā)表論文十余篇,獲得發(fā)明專利授權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十余項,主編專業(yè)書籍2 本。獲中國中照獎一等獎1 次,二等獎1 次。主持完成科技部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新基金1項,上?拼贂(lián)盟計劃2項,在研企業(yè)橫向課題多項。2020年,獲批山東省泰山產(chǎn)業(yè)領軍人才。
oToUpkAI 主要研究方向:高效光源開發(fā),照明燈具設計及檢測,光電測試儀器開發(fā),照明設計及光環(huán)境質量評估,智能控制與相關控制系統(tǒng)開發(fā)。
oxb#{o9G Jn.WbS 郭汝海博士
R;f!s/^)
w7]@QTC 季華實驗室研究員。
0t1WvW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物理系光學專業(yè)本、碩、博,2007 年畢業(yè)至2016 年入職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大功率
激光器設計和光束控制、光學系統(tǒng)設計等方面的科研工作。2016 年3月加入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jiān),帶領研發(fā)團隊攻克多項核心技術,實現(xiàn)海信激光電視全國銷量第一。在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IEC顯示技術委員會激光顯示工作組中參與激光顯示壽命國際標準制定,為多項“十二五”國防預研和“十三五”國家裝備發(fā)展部項目負責人,在國內外知名期刊發(fā)表論文40 余篇,獲得授權發(fā)明專利9項,獲2019 年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藍色匯智雙百人才”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稱號,參與科技專著編寫2本,主持編寫譯著1 本。
iP;X8'< BC 特邀專家陸續(xù)添加中……
_d&FB~= 國內外光學軟件現(xiàn)狀與發(fā)展會議暨如何選擇一款合適您的光學軟件 2023年8月24日(四)-25日(五)
,&!Txyye 會議簡介:
QOkPliX 要設計好一個高質量的光學儀器,除了在主觀上要求設計者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外,客觀上對良好工具的依賴及認識必不可少。基于對各光學應用領域的需求分析,并結合軟件在該應用方面的優(yōu)勢特點等,特別推出“國內外光學軟件現(xiàn)狀與發(fā)展”主題,為光學業(yè)內人士提供合適的軟件產(chǎn)品及解決方案,更好的了解市場先機。具體按照應用領域闡述:DOE與微納、AR&VR、照明(VCSEL人臉識別)、成像、雜散光、激光、大氣傳輸、光學薄膜、光通訊及其匹配的光學軟件,本會議主要針對軟件采購決策者、采購人員、部門經(jīng)理及對光學設計有專業(yè)需求的人士。
@
Sw[+` 本次會議由訊技光電工程團隊主講,除此以外,還特別邀請了國內外光學領域的專家來做特邀報告,會議上會分享他們在光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經(jīng)驗和見解,為聽眾帶來新的思路和啟示。
fNc3&=]] 特邀專家安排如下:
A -G?@U 特邀專家持續(xù)增加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