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視野顯微鏡 在普通
光學顯微鏡臺下配一個暗視野聚光器(圖4),來自下面
光源的光線被拋物面聚光器反射,形成了橫過顯微鏡視野而不進入物鏡的強烈光束。因此視野是暗的,視野中直徑大于 0.3m的微粒將光線散射,其大小和形態(tài)可清楚看到。甚至可看到普通明視野顯微鏡中看不見的幾個毫微米的微粒。因此在某些細菌、細胞等活體檢查中常常使用。
LIc*tsl ROcY'- 實體顯微鏡 由雙筒目鏡和物鏡構成。放大率 7~80倍。利用側上方或下方顯微鏡燈
照明。在目鏡內形成一個直立的放大實像,可以觀察未經加工的物體的立體形狀、顏色及表面微細結構,并能進行顯微解剖操作,也可以觀察生物機體的組織切片。
8~rT ;%lJD"yF 熒光顯微鏡 在短波長光波(紫外光或紫藍色光,波長250~400nm)照射下,某些物質吸收光能,受到激發(fā)并釋放出一種能量降級的較長的光波(藍、綠、黃或紅光,波長400~800nm),這種光稱熒光。某種物質在短光波照射下即可發(fā)生熒光,如組織內大部分脂質和蛋白質經照射均可發(fā)出淡藍色熒光,稱為自發(fā)性熒光。但大部分物質需要用熒光染料(如吖啶橙、異硫氰酸熒光素等)染色后,在短光波照射下才能發(fā)出熒光。熒光顯微鏡的光源為高壓汞燈,發(fā)出的紫外光源經過激發(fā)濾光片(此濾光片可通過對標本中熒光物質合宜的激發(fā)光)過濾后射向普勒姆氏分色鏡分色鏡將激發(fā)光向下反射,通過物鏡投射向經熒光染料染色的標本。染料被激發(fā)并釋放出熒光,通過物鏡,穿過分色鏡和目鏡即可進行觀察。目鏡下方安置有屏障濾片(只允許特定波長的熒光通過)以保護眼眼及降低視野暗度。熒光顯微鏡的特點是靈敏度高,在暗視野中低濃度熒光染色即可顯示出標本內樣品的存在,其對比約為可見光顯微鏡的 100倍。30年代熒光染色即已用于細菌、霉菌等微生物及細胞、纖維等的形態(tài)觀察和研究。如用抗酸菌熒光染色法可幫助在痰中找到結核桿菌。40年代創(chuàng)造了熒光染料標記蛋白質的技術,這種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免疫熒光抗體染色的常規(guī)技術中,可檢查和定位病毒、細菌、霉菌、原蟲、寄生蟲及動物和人的組織抗原與抗體,可用以探討病因及發(fā)病機理,如腎小球疾病的分類及診斷,乳頭瘤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關系等。在醫(yī)學實驗研究及疾病診斷方面的用途日益廣泛。
047*gn.b SlM>";C\ 偏光顯微鏡 從光源發(fā)出的光線通過空氣和普通玻璃時,在與光線垂直的平面內的各個方向以同一振幅進行振動并迅速向前方傳遞,這是光的波動性原理?諝馀c普通玻璃為各向同性體,又稱單折射體。如果該光源的光通過一種各向異性體(又稱雙折射體)時,會將一束光線分為各只有一個振動平面的,而且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兩束光線。這兩束光線的振動方向、速度、折光率和波長都不相同。這樣只有一個振動平面的光線稱偏振光。偏光顯微鏡即利用這一現象而設計。偏光顯微鏡內,在物鏡與目鏡間插入一個檢偏鏡片,光源與聚光器間鑲有起偏鏡片,圓形載物臺可以作360°旋轉。起偏與檢偏鏡片處于正交檢偏位時,視野完全變黑。將被檢物體放在顯微鏡臺上。若被檢物為單折射體,則旋轉鏡臺,視野始終黑暗。若旋轉鏡臺一周,視野內被檢物四明四暗,則說明被檢物是雙折射體。許多結晶物質(如痛風結節(jié)中的尿酸鹽結晶、尿結石、膽結石等),人體組織內的彈力纖維、膠原纖維、染色體和淀粉樣原纖維等都是雙折射體,可借偏振光顯微鏡術檢驗,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E_!rR vHoT@E#}' 位相顯微鏡 又稱相差顯微鏡或相襯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之所以看不見未染色的組織、細胞和細菌、病毒等活機體的圖像,是因為通過樣品的光線變化差別(反差)很小。標本染色后改變了振幅(亮度)和波長(顏色),影響了反差而獲得圖像。但是染色會引起樣品變形,也可使有生命的機體死亡。要觀察不染色的新鮮組織、細胞或其他微小活體必須使用位相顯微鏡。位相顯微鏡的原理是兩個光波因位相差而互相干涉,出現光波強弱和反差的改變而成可見影像。點光源發(fā)出的光線可以表現為正弦波圖形(圖6a[位相顯微鏡])。兩個波峰間的距離為波長,波的振幅表示光的亮度(振幅大、亮度高)。設想同一光源發(fā)出的兩條光波,分別同時通過空氣及某種透明介質。在通過一定厚度的某種透明介質時,光波的速度就會降低,但是光的亮度未變。光波在通過該透明介質后比一直在空氣中前進的另一條光波遲滯了波長,因而兩條光波出現了位相的變化(位相差)。但人眼不能分辨這兩條平行光線的位相差。如果這兩條光波射到光屏的同一點上,而且一條光波比另一條光波遲滯了半個波長,即兩條光波因位相相反而互相干涉抵消則光線消失,或者相對振幅相互影響而光線減弱。如果一條光波雖然遲滯了一個波長,但兩條光波位相相同,則因波的疊加而光線增強。
AZ]Z,s6 位相顯微鏡是利用樣品中質點折射率的不同或質點厚度的不等,產生光線的相位差,使新鮮標本不必染色就可以看到,而且能夠觀察到活細胞內線粒體及染色體等精細結構,還可以應用于霉菌、細菌、病毒等更微小活體的研究,進行標本形態(tài)、數量、活動及分裂、繁殖等生物學行為觀察,并可進行量度與比較。
__Vg/C!W ~p0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