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帖子發(fā)的那天我就詳細的看了,想說點什么,但又沒說,可能是自己還沒思考好吧。后面群里有人提及這個帖子,說討論的很火熱,就有仔細的翻看了一遍。 /9;)zI
其實做技術大家都應該有一顆純真的心吧,討論技術也應該如此吧。有容乃大吧,本來大家就處于不同的設計水平和階段,可能對問題的理解有些差異。抑或是對文字的理解有一些出入吧,存在誤解也是有可能的。 ^b'|`R+~}
說說自己的一點設計體會吧,設計的確分了很多等級,至于誰能達到什么等級和什么高度,這個完全看個人的悟性吧。至于每個等級或者階段具體是個什么樣子,這個我覺得沒有一定的定義,不同人對不同層次的體會肯定是不同的。但不同的設計等級和工程師級別肯定是存在的,能夠對理論知識理解透徹并且運用自如,軟件和理論結合的非常好,這可能會是每個工程師追求的境界吧。 uEH&]M>d_
最開始,大家在大學,學習的都是書本的幾何光學、像差理論什么的,可能大家對這些東西具體能做什么,在設計中有多大用途都還不大了解。更多的是用軟件做設計優(yōu)化,像差理論也僅僅是定義 了一些概念。 !|hv49!H
但隨著水平的提高,大家都越發(fā)覺得好像是軟件在做設計,個人好像沒干什么事,自己內心好像還挺失落的。就不斷的豐富知識,想著如何建立初始結構更好,是計算初始結構?還是去找個差不多的去優(yōu)化。于是,大家會思考光焦度分配、PWC算法這些。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手段僅僅是建立初始結構,不用優(yōu)化和像差再平衡,效果不會理想。隨后,可能大家會關注如何把幾何像差融入到軟件設計和優(yōu)化中那?于是大家開始更深入的去研究像差理論與優(yōu)化設計,把很多像差的矯正都在軟件中實現(xiàn)了?赡苓@個高度更像個工程師吧。其實做設計久了,你會根據(jù)要求去選擇初始結構,因為不同的系統(tǒng),結構的確存在差異。有些時候,不需要去計算一樣會效果非常好。但有些時候系統(tǒng)非常復雜,需要一定的光焦度分配和計算,比如連續(xù)變焦系統(tǒng)。這種結構比較復雜,需要計算出每個組份的光焦度分配,已經(jīng)玻璃材料,然后再去優(yōu)化,就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計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初始結構,和設計的最終結果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但不可否認,這些理論的計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開始。 9)'L,Xt4:T
理論的豐富和完善加上工程實踐才能讓一個工程師不斷的成長和進步,工程師是沒有盡頭的,不斷的學習進步永無止境。 _yumUk-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