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造太陽”創(chuàng)世界紀錄 未來幾年啟動聚變試驗堆
7月5日,我國的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EAST)在全球首次實現了上百秒的穩(wěn)態(tài)高約束運行模式。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將為我國下一代核聚變裝置的建設和國際核聚變清潔能源的開發(fā)利用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EAST的前世今生 如果說起EAST的學名大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如果提起“人造小太陽”,很多人耳熟能詳。 一個一百萬千瓦電站需要50萬噸煤,核電站需要30噸核燃料。同樣級別熱核聚變電站僅需要100公斤重水和鋰。相比于目前的核電站,熱核聚變是非常安全的,因為聚變的產物只是氦氣。資源是無限的,同時又是清潔的,所以長期以來被科學家認為是未來人類終極能源。 利用磁場對等離子進行約束的托卡馬克裝置。受訪者供圖 50年來,人類渴望在地球上實現太陽內部核聚變的模擬,期望能夠把驚人的能量穩(wěn)定地輸送給電站。托卡馬克是人們未來得以實現“完美能源”這一暢想的化身。 “托卡馬克最早是蘇聯人的發(fā)明”,中科院等離子所副所長宋云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用400萬人民幣的生活物資,向前蘇聯換來了當時價值1800萬盧布的托卡馬克裝置。 “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把它全部拆掉,又花了兩年的時間把它裝起來,在這上面做了大量的實驗。其他國家都做到幾秒鐘,我們在這個裝置上面做到了1000萬攝氏度持續(xù)60秒放電”,宋云濤告訴記者,熱核聚變會產生上億攝氏度高溫的等離子體,比太陽中心部的溫度還要高五六倍!它跟周邊的材料是強相互作用,需要控制得非常精確,精確到零點幾個毫米和零點幾個毫秒以下,“否則的話,只要一偏心,碰什么燒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