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18-01-23 12:28 |
人民日報:別做一只孤獨的“旅行青蛙”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一夜的等待,北京只染了一層薄薄的白。相較于大半個中國的飄雪,這座城市顯得有些孤獨。今天,我們就聊聊孤獨。最近,英國政府為了解決超過十分之一國人的孤獨感,專門任命了一名“孤獨大臣”。翻看地圖,英國作為歐洲大陸邊緣的島國,歷史上曾奉行“光榮孤立政策”,沒曾想現(xiàn)在國民孤獨竟成困擾。 5Fbb5`( N,:G5WxW
[attachment=81660] D}UgC\u 專設(shè)政府大臣來“終結(jié)孤獨”,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也預(yù)示著不能忽視侵襲而來的“孤獨流”。 O9N+<sU=X lI@Z)~ 孤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認為這是個體性的心理感受,但隨著人群擴大、影響加深,孤獨感開始與肥胖、抽煙一樣,成為一項公共衛(wèi)生課題。有人稱之為“社會傳染病”,孤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相當于每天抽15支煙。如何識別孤獨?如何看待孤獨?如何對抗孤獨?這不僅是個人的事,也越來越成為大家的事,化解這場“心理危機”需要行動起來,不能也不必一個人戰(zhàn)斗。 ,fo7.
h4{ `YO& 說到孤獨,不免讓人想起日本NHK攝制的紀錄片《無緣社會》——沒有朋友和社交,無社緣;家庭關(guān)系疏離,無血緣;與家鄉(xiāng)隔離斷絕,無地緣。獨居老人缺少陪伴,空巢青年一人吃飯,忙碌的城市人奔走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就連兒童也不例外,2016年英國平均每天有11名兒童因為孤獨而撥打求助熱線。跨越各個年齡階段,孤獨成了當代生活的可悲現(xiàn)實。是我們與社會無緣,還是社會將我們拋下,需要審慎地從社會生長機制與個人發(fā)展路徑中找尋答案。 p\Iy)Y2Lf! O3pd5&^g 談到孤獨,社交總是相伴隨的話題。有人說,人們感到孤獨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交能力的蛻化。這種觀點很容易被接受,畢竟不與他人交往,就很難建立起健康的社會聯(lián)系,遇事時打開通訊錄,自然找不到可以撥通的電話。更重要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建立起的虛擬社交環(huán)境,讓一個人隔著屏幕能得到情緒與心理的自洽,有時舒適,多數(shù)孤單。有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孤獨者并非沒有辨認情緒等社交能力,而是不會施展。所以,立足社交來突破孤獨者的心理防線,不是要讓他們從零開始學(xué)習如何社交,而是想辦法打消社交顧慮,喚醒已有的社交能力,才有利于結(jié)交朋友、走出孤獨。 ]v:"
_Ih"*~ r/& 人在本質(zhì)上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也是在社會生活中“被定義”的過程。也就是說,人需要在社會參與中定位自己。有學(xué)者曾總結(jié)美國人“獨自打保齡球”的現(xiàn)象,他們發(fā)現(xiàn)美國人不愿意花時間與鄰居喝咖啡聊天、去俱樂部從事集體活動,而是寧愿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或獨自打保齡球。社區(qū)生活衰落,公共參與降低,帶來的是交往成本提高、社會資本流失,從這個意義上看,改變“獨自打保齡球”的孤獨,不妨從動員公共生活、繁榮社區(qū)生活開始。 Yu9VtC1 fuWAw^& 換個角度看,如果說孤獨是一種空虛,那么讓自己充實起來,不用社交也可以消除孤獨感。在日本,有一檔很受歡迎的廣播節(jié)目叫“聽眾的明信片”,讓聽眾談生活、談感想,而出現(xiàn)最多的話題是身邊的動植物和四季的變化。這或許也能為我們抵抗孤獨提供鏡鑒——用心體會周遭的事物,形成個人與世界的對話關(guān)系,這未嘗不是一種陪伴。 u`Kc\BSn ==trl#kQ%% 這幾天,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游戲火了起來。游戲中的電子寵物青蛙,總是一個人在生活和旅行,有人對青蛙說,“沒有小朋友跟你玩嗎,不要這么自閉,多認識些朋友有好處”。佛系的玩家、孤獨的青蛙,簡單到?jīng)]有互動的游戲,對于既想要獨處又害怕孤獨的現(xiàn)代人而言,或許也是一種治愈吧。 yh).1Q-D I*/:rb 這正是:隱形自孤獨,莫若尋知音。大家晚安。(人民日報評論 作者:李洪興) WcpH="v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