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造不出國產相機?
當相機從膠片時代進入數碼時代,我們國產相機的輝煌就終結了。從卡片相機發(fā)展到單反相機,再發(fā)展到微單相機;從1英寸到M4/3畫幅、APS-C畫幅、全畫幅再到中畫幅民用化,國產相機依然沒有再露面。為什么“天空二號”空間站、C919大飛機、“龍芯”芯片、5G技術我們國家都可以實現,唯獨國產相機始終造不出來呢? 5r(Y,m"? 1. 我國的相機硬件技術是空白 lehuJgz'OO 沒人愿意花錢來制造傳感器 nTxN>?l2E 相機的核心是什么,是傳感器。膠片相機時代,膠片就是傳感器;來到數碼時代,傳感器也從CCD過渡到現在主流的CMOS。傳感器的作用就是讓外界的光信號,轉換成電子信號,成為我們的照片。這個過程十分復雜,也沒必要跟大家分享這些枯燥的知識。 ,S\AUUt% 并不是說因為這項技術復雜我們國家就造不出來傳感器,想想我們的5G技術、想想我們的火箭和空間站,想想我們的高鐵和飛機,哪一個不比傳感器更難。不是不造,而是沒人愿意花錢來造。 k{w 生產CMOS傳感器,那么就要使用到光刻機。光刻機既可以造芯片、也可以造傳感器。我們國家目前已經研制出能夠生產22nm芯片的光刻機,不過目前主流的光刻機技術,仍然掌握在ASML(荷蘭)和尼康(日本)等等品牌手中。 C+X-Cp 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光刻機就已經開始起步,而我們現在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圍內也晚了很多個年頭。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幌窕疖囷w機、航天5G那樣奮起直追呢? f^9ntos| 原因是研發(fā)成本。研發(fā)光刻機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而且現在相機領域并不賺錢,成本的投入并不能夠直接帶來收益,對于中國企業(yè)家以盈利為目的的理念,自己研發(fā)光刻機肯定不是出路。那么購買光刻機,然后生產傳感器呢? ,ku3;58O<
/faP@Q3kR 現在全球市場份額最大、最好的光刻機是ASML的產品,最好的光刻機售價約為1億美金一臺。試問哪個中國品牌會為了生產相機的傳感器,先投入1億美金呢?而且一臺能保證產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