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包含以下部分: {x$jGiag+8 ① 玻璃光纖中的導光 x%Ivd ② 光纖模式 ]k
&Y ) ③ 單模光纖 8FYcUvxfT ④ 多模光纖 \3a(8Em ⑤ 光纖末端 ?0QoYA@.$ ⑥ 光纖接頭 n#8N{ya5x1 ⑦ 傳播損耗 Vj(}'h-c\ ⑧ 光纖耦合器和分路器 mF7T=pl ⑨ 偏振問題 G9"2h
\
⑩ 光纖的色散 a"ZBSg(
⑪ 光纖的非線性
Q}.zE+
⑫ 光纖中的超短脈沖和信號 ig(dGKD\=9 ⑬ 附件和工具 >T:
Yp< Z:7X=t=
=
zJY5@^'7 這是 Paschotta 博士的無源光纖教程的第 2 部分 G$FNofQx 7UM!<@9\ 第二部分:光纖模式 rWzw7T~ ozv:$>v@" f7NK0kuA 通常,在光纖中傳播的光的強度分布在傳播過程中會發(fā)生變化。它甚至經(jīng)常以相當復雜的方式發(fā)展。例如,看看如果我們將高斯光束(相對于光束軸傾斜 20°)注入纖芯半徑為 20 μm 且 NA 為 0.3 的光纖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Q%:#xG5AmE
46^LPC"x 圖 1:使用 RP Fiber Power 軟件 模擬的多模光纖中強度的演變。將與光束軸成 20° 角的高斯光束注入光纖。 lt%bGjk
(請注意,這里我們只顯示強度分布,因為顯示的空間區(qū)域較大,因此很難顯示波前。) zOO:`^ m
fS2 ^$"B| 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光束到達纖芯/包層界面并在那里反射時發(fā)生的干涉效應。最后,橫向光束輪廓如圖 2 所示:圖2:傳播超過 100 μm 后光纖中的光束輪廓。 $#E?`At{I 我們已經(jīng)看到強度分布通常以復雜的方式演變。然而,存在某些幅度分布(即電場幅度的分布),其中強度分布在傳播期間保持不變(假設(shè)是無損光纖)。這種場分布稱為光纖的模式。其中最簡單的基本模式,也稱為 LP [size=; font-size: 0.7em,0.7em]01模式,對于當前示例中的光纖如下所示:
$!F_K agdiJ-l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