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制造中的材料科學與技術本書為引進譯著。作者全面梳理并總結了其團隊在光學制造方面的研究結果。全書包括兩大部分:第Ⅰ部分基本相互作用——材料科學,從摩擦學、流體動力學、固體力學、斷裂力學、電化學等光學制造的基礎理論出發(fā),系統(tǒng)分析了從宏觀到微觀的材料去除過程,定量描述了光學制造中不同工藝參數(shù)與光學元件性能之間的關系。第Ⅱ部分應用——材料技術,詳細敘述了工程應用的光學制造,匯總了現(xiàn)代光學制造中缺陷的檢測和評價方法,剖析了多方面工藝優(yōu)化的可行性,說明了各類新的拋光技術;針對高能激光系統(tǒng)要求的高損傷閾值光學元件,書末還給出了高能激光元件制作的關鍵工藝實例。 本書既是光學制造理論的梳理,也是現(xiàn)代光學制造技術與應用的匯總,涵蓋了從光學制造工藝到光學元件性能評價等多方面的Z新理論與實踐,是一部兼具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價值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目錄 致謝 第Ⅰ部分基本相互作用——材料科學 第1章緒論 1.1光學制造工藝/2 1.2光學制造工藝的主要特點/5 1.3材料去除機制/8 參考文獻/10 第2章面形 2.1普雷斯頓方程/12 2.2普雷斯頓系數(shù)/13 2.3界面摩擦力/16 2.4運動和相對速度/18 2.5壓力分布/22 2.5.1施加的壓力分布/22 2.5.2彈性拋光盤響應/23 2.5.3流體動力/24 2.5.4力矩/26 2.5.5黏彈性和黏塑性拋光盤特性/29 2.5.6工件拋光盤失配/33 2.6確定性面形/54 參考文獻/57 第3章表面質(zhì)量 3.1亞表面機械損傷/63 3.1.1壓痕斷裂力學/63 3.1.2研磨過程中的亞表面機械損傷/76 3.1.3拋光過程中的SSD/91 3.1.4蝕刻對SSD的影響/99 3.1.5最小化SSD的策略/107 3.2碎屑、顆粒和殘留物/108 3.2.1顆粒/108 3.2.2殘留物/110 3.2.3清潔策略和方法/112 3.3拜爾培層/114 3.3.1通過兩步擴散的鉀滲透/116 3.3.2化學反應性引起的鈰滲透/118 3.3.3拜爾培層和拋光工藝的化學結構機械模型/122 參考文獻/124 第4章表面粗糙度 4.1單顆粒去除功能/130 4.2拜爾培層特性/137 4.3漿料粒度分布/138 4.4拋光盤機械性能和形貌/141 4.5漿料界面相互作用/144 4.5.1漿料島和 粗糙度/144 4.5.2漿料中顆粒的膠體穩(wěn)定性/148 4.5.3拋光界面處的玻璃拋光生成物堆積/150 4.5.4拋光界面處的三種力/152 4.6漿料再沉積/154 4.7預測粗糙度/157 4.7.1集成赫茲多間隙(EHMG)模型/157 4.7.2島分布間隙(IDG)模型/164 4.8降低粗糙度的策略/167 4.8.1策略1: 減少或縮小每粒子負載的分布/167 4.8.2策略2: 修改給定漿料的去除函數(shù)/168 參考文獻/170 第5章材料去除率 5.1磨削材料去除率/173 5.2拋光材料去除率/178 5.2.1與宏觀普雷斯頓方程的偏差/178 5.2.2宏觀材料去除的微觀/分子描述/179 5.2.3影響單顆粒去除函數(shù)的因素/185 參考文獻/195 第Ⅱ部分應用——材料技術 第6章提高產(chǎn)量: 劃痕鑒定和斷口分析 6.1斷口分析101/200 6.2劃痕辨識/204 6.2.1劃痕寬度/205 6.2.2劃痕長度/206 6.2.3劃痕類型/207 6.2.4劃痕密度/208 6.2.5劃痕方向和滑動壓痕曲率/208 6.2.6劃痕模式和曲率/208 6.2.7工件上的位置/209 6.2.8劃痕辨識示例/209 6.3緩慢裂紋擴展和壽命預測/210 6.4斷裂案例研究/213 6.4.1溫度誘發(fā)斷裂/213 6.4.2帶摩擦的鈍性載荷/221 6.4.3玻璃與金屬接觸和邊緣剝落/223 6.4.4膠合導致碎片斷裂/225 6.4.5壓差引起的工件失效/226 6.4.6化學相互作用和表面裂紋/229 參考文獻/233 第7章新工藝及表征技術 7.1工藝技術/236 7.1.1剛性與柔性固定塊/236 7.1.2淺層蝕刻和深蝕刻/240 7.1.3使用隔膜或修整器進行拋光墊磨損管理/241 7.1.4密封、高濕度拋光腔室/244 7.1.5工程過濾系統(tǒng)/244 7.1.6漿液化學穩(wěn)定性/246 7.1.7漿料壽命和漿料回收/250 7.1.8超聲波拋光墊清洗/250 7.2工件表征技術/252 7.2.1使用納米劃痕技術表征單顆粒去除函數(shù)/252 7.2.2使用錐形楔片測量亞表面損傷/253 7.2.3使用特懷曼效應進行應力測量/255 7.2.4使用SIMS對拜爾培層進行表征/255 7.2.5使用壓痕和退火進行表面致密化分析/256 7.2.6使用靜態(tài)壓痕法測量裂紋發(fā)生和擴展常數(shù)/258 7.3拋光或研磨系統(tǒng)表征技術/258 7.3.1使用SPOS分析的漿料PSD末端結構/258 7.3.2使用共焦顯微鏡測量拋光墊形貌/259 7.3.3使用zeta電位測量漿料穩(wěn)定性/259 7.3.4紅外成像測量拋光過程中的溫度分布/261 7.3.5使用非旋轉(zhuǎn)工件拋光表征漿料空間分布和黏彈性研磨盤響應/261 7.3.6使用不同盤面槽結構分析漿料反應性與距離/262 參考文獻/263 第8章新型拋光方法 8.1磁流變拋光/265 8.2浮法拋光/271 8.3離子束成形/273 8.4收斂拋光/275 8.5滾磨拋光/279 8.6其他子孔徑拋光方法/285 參考文獻/288 第9章抗激光損傷光學元件 9.1激光損傷前體/296 9.2減少激光光學元件中的SSD/300 9.3高級緩解過程/301 參考文獻/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