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青年最怕啥:跑經費、爭項目!
這個端午節(jié)假期,蘇小銓逆著家里人“不要加班”的意愿,一頭扎進實驗室,埋頭寫起科研項目計劃書——這,似乎是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對這位東北某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來說,平日里上班,大多時間都要忙著搞科研做實驗,但囿于科研項目申請的壓力太大,只好從節(jié)假日“偷”些時間來寫“本子”!皼]拿到科研項目,接下來即使想繼續(xù)搞科研做實驗,都沒得做了!彼f。 54.5%的青年科研人員認為工作壓力過大;66.7%的人把科研或實驗之外的時間花在爭取項目(申報經費)上;76.92%的人認為“待遇不高”是制約其創(chuàng)新、影響創(chuàng)新積極性的主要因素 原標題: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特別關注 “青稞”最愁“跑經費”“爭項目” 這樣的加班對蘇小銓并非偶然,這種情況在科學界也非個案。在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發(fā)起“青年科研人員生存發(fā)展狀況調查”(以下稱調查),其結果顯示,54.5%的青年科研人員認為工作壓力過大,已經影響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在所有的“壓力山大”之中,科研項目和基金的競爭最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在路上的“消耗”:最大壓力是“跑經費”“爭項目” 根據調查結果,有46.15%的青年科研人員認為,科研工作最大的壓力來源于科研項目和基金競爭,也就是所謂的“跑經費”“爭項目”。不少青年科研人員正因為項目爭取難、壓力大才自嘲為“青稞”。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科研人員的職稱越高,其科研項目和基金競爭的壓力越大。根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交叉分析的結果,領導獨立研究組的研究員、隸屬某個研究組的研究員、領導獨立研究組的副研究員、隸屬某個研究組的副研究員以及助理研究員,他們認為科研項目和基金競爭壓力最大的比例分別是:75%、60.13%、43.8%、40.71%、36.96%。 相應地,在科研或實驗工作之外,青年科研人員花在“跑項目”上的時間最多。調查顯示,66.7%的人把科研或實驗之外的時間花在了爭取項目(申報經費)上,僅有17.45%和1.97%的人選擇參加學術會議和科普活動。 近些年,我國整體上的科研經費與日俱增,不過科研經費蛋糕切割到科學家個體,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員頭上,則往往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只有22.14%的青年科學家認為“自己科研經費充足,可以開展費用較高的實驗”,而有20.64%的受訪者認為“科研經費的缺乏已經嚴重影響其開展創(chuàng)新實驗”。 相應地,在“跑經費”“爭項目”的過程中,有關科研經費分配和管理帶來的種種問題受到諸多詬病:“科學家不是在寫單子、爭項目,就是在跑關系、爭項目的路上”“科技界項目申報、課題匯報、成果評獎等名目繁多,導致科研人員的工作消耗在各類評審活動中”,等等。甚至一度有人呼吁:把時間還給科學家! 在這次調查中,就有青年科研人員提出“管理制度要‘松綁’”的建議和希望:“簡化報銷手續(xù),簡化科研管理流程,減少無效的各種報表、文件”“允許項目雇傭秘書,減少行政財務等負擔占用科研時間”,等等。 “至于分配制度,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讓科研人員獲得更多穩(wěn)定的支持!币晃物理領域的青年科研人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說,“跑經費”“爭項目”耗時太多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競爭性經費太多,而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的支持太少。 一般來說,在基礎研究領域,國際上穩(wěn)定性與競爭性經費配置的比例一般為“七三開”甚至“八二開”,而我國科研經費采取以競爭性為主的分配方式,其比例明顯偏高。 這位青年科研人員說,這兩三年盡管有關科研經費分配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動作不少,不過真正“落地”一線科研機構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他尚未感到科研經費分配和管理“和以前有什么明顯不同”。 束縛創(chuàng)新的“柴米油鹽”:月薪八千的何止復旦教授 “應發(fā)一萬五,到手八千元”,最近復旦大學一位教授曬出的工資條引發(fā)熱議,也再次將高校、科研院所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問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次調查中,就有青年科研人員主動提及“工資待遇”的問題:工作強度與收入不成比例,工資績效發(fā)放的百分比太低,很難支付正常的科研所需。月薪8000元的何止復旦教授? 蘇小銓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副研究員,她每個月平均工資不到一萬元,一般到手也就9000元左右。不少“青稞”建議提高工資待遇,目前,產業(yè)界的待遇水平往往是科研院所的3~4倍。 |